红番茄网路杂志赞助:

2011年9月2日星期五

浅谈孩子的学前教肓


孩子的学前教肓




整理:红番茄周刊编辑潘丽婷



      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由双薪家庭组织而成,要是家里有到了两岁的孩子,家长多半会选择送他们到学前幼儿班、乐学班或托儿班,以便孩子有专人照顾外,更可让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一样,提前接受啟蒙教育,以奠定他们未来的基础。

      还有一些处于年头1月出生的宝宝,部分家长为了缩短孩子的学习过程,可能会考虑让孩子提前上小学,以节省一年时间。
      但对于一些家长而言,太早让孩子上学,会剥夺他们的快乐童年,并让孩子更快的对上课感到厌倦,纷纷担心是否该让孩子早入学,又担心若放牛式的让孩子在家玩乐,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点!

宁晚不宜早
      对于“早上学”与“晚上学”这问题,西方父母主张“宁晚不宜早”。他们的理由是,小孩的心智发育一般要比生理年龄晚几个节点,所以孩子晚读书相反接受能力会显得快些,且不宜产生厌学情绪。当然最后的定夺权还在于母亲。
      建议妈妈不妨多主动观察一下自家孩子平日的发展,是否已达具备上学的重要能力,

1、自理能力
      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上学后,不会自己管理学习用品,甚至很难集中注意力,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于一切都有人操心、代劳,还没养成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。因此,若孩子平日在家都可自己吃饭、喝水或可以简单的照顾自己,这样他们较能独立的在幼稚园学习。

2、沟通能力
      沟通能力能帮助宝宝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、新朋友,迅速从“学龄前儿童”转换成“小学生”。沟通能力欠佳的孩子,通常游离在集体环境之外,长久不能进入角色,很有可能导致宝宝性格孤僻,缺乏自信。即便学习上暂时不错,但如与他人沟通有障碍,表达能力差,久而久之会厌学甚至会造成心理方面的问题,对他的一生也会有影响。

3、理解能力
      理解能力关乎与宝宝智力的发展,每个孩子的智力是有差异,且智力发展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异。如果理解力发展慢一点的孩子,让他早上学或与同龄孩子一块上学,那么他就可能跟不上,甚至会越学越差,在学习中积累的问题就越多,自
己也就越没有信心。这可能会给孩子一生都带来相应负面的影响。这样的孩子如晚一年上学,可能负担会减轻,学习任务也能很好的完成了。
      无论如何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,最需要的是家长们的陪伴,为人父母者,无论平日工作多忙,最好能每日抽取30分钟的时间陪孩子玩乐,这会加强孩子的自信心与父子、母子间的感情。
      最重要的是,来自幸福家庭的小孩,在学习方面比较能专注与快乐。


幼稚园的由来

      幼稚园又称为幼儿园,一般招收年龄在2岁至6岁的学前儿童。在一些地方幼儿园是正式学制的一部分;另一些地方则不是。幼儿在幼儿园学习适合他们年龄和生活环境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常识,以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。

★ 英国
      1802年,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所办的幼儿学校为最早。

★ 德国
      1837年,福禄贝尔在德国士瓦本公国勃兰肯堡创办一所游戏活动机构。1840年起名幼儿园,德语为Kindergarten,意为孩子的乐园,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。

★ 美国
      美国的第一所幼儿园在1838年由福禄贝尔的学生Louisa Frankenberg在俄亥俄的哥伦布创办。另一所早期幼儿园是1856年Schurz夫人在威斯康星州Dodge 县水镇建立的,1873年改为公立。

★ 中国大陆
●    1898年2月,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的牧师韦玉振到福建厦门鼓浪屿传教,其夫人韦爱莉随同前来,夫妇二人在鼓浪屿鼓新路35号牧师楼创办了家庭式幼稚班—“怜儿班”,同年改为幼稚园,招收基督徒子女。这是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幼稚园。
●    1903年1月,清政府颁布了《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》,明文规定“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”,标志着中国官方开始创办幼稚园制度。
●    1922年11月,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《学校系统改革令》,改“蒙养院”为“幼稚园”。
●    1953年,中国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编写《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》,从此中国大陆地区绝大多数“幼稚园”都改名为“幼儿园”。有学者认为改变名称是因为当年普遍认为通俗语言的“幼儿园”比相对复杂难写难懂的“幼稚园”更容易为广大民众接受。

★ 台湾
●    台湾第一所幼稚园设立於日治时期1897年12月1日。起因为台南市教育会蔡梦熊赴日考察,发现日本已有幼儿教育,故在返台后邀请台籍、日籍有力人士,在祠典武庙六合堂开办“关帝庙幼稚园”。学生主要皆为仕绅富豪官宦的子女,男孩占2/3,但因缺乏师资及经费,1900年10月关闭,此后台湾各地私立幼稚园亦多重蹈覆辙。
●    1905年3月14日,台湾总督府公佈“私立幼稚园规程”、1921年总督府公佈“公立幼稚园规程”,才使台湾幼儿教育步上轨道。

★ 马来西亚
●   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在1950年开始,当时的学童主要来自中产及以上的家庭;到了1960年,许多政府机构如联邦土地局(Felda)和社会发展局(Kemas)开始在城市与郊区设立幼稚园。
●    于1981年至1984年,学前教育开始迅速发展,4至6 岁的学童在1980年由原本的17万1000人增加至1984年的27万9000人。
●    在同时期,幼稚园也增加了5657间,若与1980年的2974间相比,另有79%是设郊区。


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